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作用(輻射與物質)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raction (Radiation With Matter)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游離輻射通過物質時,會直接間接與物質作用,依輻射性質可分成:
  I、帶電粒子( 、CE、a、p、fp等),主要是靠電場交互作用(庫倫力),可造成物質原子的游離、激發、分子振動、分子鍵斷裂,並可放出制動輻射及契倫可夫輻射(如、CE在水中能量大於262 keV)。帶電粒子在物質中損失的能量為阻擋力(stopping power),在某範圍內作用點傳給物質的能量為LET(當考慮的範圍無限,則LET=(dE/ dl)collision):linear SP=(dE/ dl)collision+(dE/ dl)radiative(mass SP=LSP/ r)
  以空氣為例,約需要eV才能形成一離子對,但實際只有16%的能量用在游離反應上[(dE/ dl)collision],84%全耗在散失的部分上。
  II、不帶電粒子(光子與中子),沒電場作用,全靠直接撞擊上才會引起的反應,故反應機率小,但每次反應損失的能量也大。
  A、光子,有光電吸收、康卜吞散射、對偶發生、光核效應[(γ, n)、(γ, 2n)-(γ, p)等,限於高原子序原子]、瑞萊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限低能X光)等。
  光電吸收:低能光子被吸收後,電子位能與光子的能差化成釋出電子的動能,所空出的軌域可被附近高能階的電子補上,甚造成一系列的串級(cascading)補位,產生特徵X光及歐格電子,最外層空出的軌域可被附近自由電子補上。
  康卜吞散射:外層電子束縛能相較於入射光子可忽略時,可視為空間中自由電子,以古典物理的碰撞力學來描述光子與電子的碰撞作用,被撞出的康卜吞電子可經由進一步的游離、激發等將動能散去。
  對偶發生:限1.022 MeV以上的光子。
  B、中子,有輻射捕獲[radiative capture,(n, γ)]、裂核〔fission或spallation,(n, f)〕、非彈性碰撞〔non-elastic collission,(n, α)、(n, p)、(n, mp)等〕、彈性碰撞擊[elastic collision, (n, n)]、不彈性碰撞[inelastic collision, (n, mγ)],其中裂核、非彈性碰撞及不彈性碰撞,皆是靶核吸收中子,形成暫態複核,再放出粒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作用(輻射與物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