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修辭立誠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高強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修辭立誠」原出[周易]。「修辭立其誠」一句,在朱子[近思錄卷二]中,引程明道之言,提出修辭立其誠,不可不仔細體會。人能修省在外之言辭,便是要立心中之誠意。平常人言多而躁,都是因為心中誠意不足之故。志在誠實,自然不需要太多閒言費辭;修其言辭,正為立己之誠意,也是要體認「敬以直內,義以方外」之實事。又說:「道之浩浩,何處下手?惟立誠才有可居之處。有可居之處,則可以修業也。…忠信所以進德,為實下手處。修辭立其誠,為實修業處。」明白的說,人在說話時修飾言辭,本意是要把話說得明白,這是第一義,即如孔子所說的:「辭達而已矣。」其次在文化進步以後,修辭要求文雅,近似「煥乎其有文章」,用以表示說話者的文化修養。但即使如此,還要以誠為基本精神,即是無論如何修飾言辭,必須把握住言辭內容的真實性,也就需要說話者本著誠意的心,說實話,說「不違心」的話。因為[中庸]說,天道以誠生物,人道便在於「致誠」以成己成人,然後成物。誠就是「無欺」,由於人往往不免自欺並欺人,說話不實更是輕而易舉,所以修辭立誠是每個人都應該盡力做到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修辭立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