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儀禮 - 教育百科
ˊ
ˇ
yí l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í lǐ
解釋:
書名。十三經之一。漢儒稱為「禮經」,或單稱「禮」。漢代已殘闕,當時所傳有三本:戴德本、戴聖本、劉向別錄本。今通行本為鄭玄注、賈公彥疏之劉向別錄本,十七篇。論述冠、婚、射、喪、飲、祭等禮之儀節。其經文亦有今古文之別,高堂生所傳十七篇為今文,魯恭王得自孔宅者為古文,五十六篇,其十七篇與今文同,而字多異,十七篇外,則為逸禮。鄭玄注參用今古文二本。清.皮錫瑞《經學通論.三禮》:「漢所謂禮,即今十七篇之儀禮,而漢不名儀禮,專主經言,則曰『禮經』。」也稱為「禮經」、「士禮」。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儀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 Li
作者: 劉鳳學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書名。又名《禮》、《士禮》、《禮經》。作者不詳。約成書於春秋戰國(西元前770∼西元前221)時期。全書有十七卷,多為該時期部分禮儀制度。具參考價值。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儀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