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兄弟 - 教育百科
ˋ
[一]xiōng dì[二]xiōng d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ōng dì
解釋:
  1. 男子同胞先出生的為兄,後出生的為弟。
    【例】他們兄弟從小都是由外婆撫養長大的。
  2. 泛指意氣相投的男性之間的朋友。
    【例】他們倆一直是同甘共苦的好兄弟。
注音:
漢語拼音: xiōng di
解釋:
  1. 男子自謙之詞。
    【例】兄弟今天能有這個地位,全靠大家幫忙。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兄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關連字詞
相似詞: 1.手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ōng dì
解釋:
1.男子同胞先出生的為兄,後出生的為弟。《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可不道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斷了再難續。」
2.內外的族親、姻親。《詩經.小雅.伐木》:「籩豆有踐,兄弟無遠。」漢.鄭玄.箋:「兄弟,父之黨,母之黨。」《儀禮.喪服》:「大夫之子於兄弟,降一等。」漢.鄭玄.注:「兄弟,猶言族親也。」
3.同姓之國。《書經.蔡仲之命》:「懋乃攸績,睦乃四鄰,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史記.卷三九.晉世家》:「曹,叔振鐸之後;晉,唐叔之後,合諸侯而滅兄弟,非禮。」
4.泛指意氣相投的朋友。元.鄭光祖《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唐童何足道哉也!」《水滸傳》第七五回:「招安須自有日,如何怪得眾弟兄們發怒?」
5.比喻兩者相當,不相上下。《論語.子路》:「魯衛之政,兄弟也。」宋.邢昺.疏:「此章孔子評論魯衛二國之政相似,如周公康叔之為兄弟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孟陽景陽,才綺而相埒,可謂魯衛之政,兄弟之文也。」
6.特指黑社會人物。如:「道上兄弟」。
注音:
漢語拼音: xiōng di
解釋:
1.特指弟弟。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那時節兄弟在范陽,兄長在樓桑,關某在蒲州解良。」《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村裡有箇農庄人家,弟兄二人姓劉。哥哥名劉添祥,年四十歲,妻已故;兄弟名劉添瑞,年三十五歲。」
2.男子自謙之詞。《老殘遊記》第三回:「依兄弟愚見,還是不多殺人的為是。」《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兄弟自從十七歲到上海,彼時老人家還在世,生意亦還過得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兄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兄弟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兄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iann-tī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男子同胞先出生的稱為「兄」,後出生的稱為「弟」,兄弟即哥哥和弟弟。
    例如:兩兄弟的感情真好。In nn̄g hiann-tī ê kám-tsîng tsin hó. (他們兄弟倆的感情很好。)
  2. [名] 泛指意氣相投的朋友。
    例如:阮這陣兄弟已經熟似十幾冬矣。Guán tsit tīn hiann-tī í-king si̍k-sāi tsa̍p-kuí tang--ah. (我們這群朋友已經認識十幾年了。)
  3. [名] 特指黑社會人物。
    例如:今仔日佇西門町有一陣兄弟咧捙拚。Kin-á-ji̍t tī Se-mn̂g-ting ū tsi̍t tīn hiann-tī teh tshia-piànn. (今天在西門町有一群黑道在火拼。)
  4. 兄弟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兄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兄弟 相關客家語 兄弟
相似詞 伯仲、手足、昆季、昆仲、昆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