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先師 - 教育百科
xiān sh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ān shī
解釋:
  1. 指萬代之師孔子。隋文帝時諡孔子為「先師尼父」,後世尊稱孔子為「先師」,亦尊稱為「至聖先師」。
    【例】全天下的老師都應效法先師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
  2. 尊稱逝去的師長。
    【例】這本文集是為了紀念先師而發行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先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ān shī
解釋:
1.稱逝去的師長。《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孟子.離婁上》:「今也,小國師大國,而恥受命焉,是猶弟子而恥受命於先師也。」
2.萬代之師孔子。隋文帝時諡孔子為「先師尼父」,後世尊稱孔子為「先師」。晉.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二首之二:「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也稱為「至聖先師」。
3.尊稱能佐先聖成德者。魏正始至隋大業年間,皆尊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唐初曾改尊周公為先聖,以孔子為先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先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周愚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先師之名,秦、漢以前,係泛指有道有德之士。後或指孔子,或指顏回;明代以後,則專指孔子。
  據〔禮記.文王世子〕載,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鄭玄引〔周禮.春官宗伯之職〕注云:先師係指有道有德而教於國學者,死後則為樂祖,祭於瞽宗。另〔文獻通考.學校考〕有謂,東漢明帝永平二年(59),養三老五更於辟雍,郡縣行鄉飲酒禮於學校,皆祀聖師周公、孔子,牲以犬;此時先師係指孔子。至唐太宗貞觀二年(628),上依左僕射房玄齡等之請,准仿晉、宋、梁、陳及隋大業故事,以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高宗永徽中,又改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顯慶二年(657),再從太尉長孫無忌之請,改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此制宋、元因之。及至明代,據〔明史.禮志〕載,世宗嘉靖時,詔孔子神位題「至聖先師孔子」,去其王號及大成、文宣稱號。清入關後,世祖順治二年(1645),定稱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孔子」順治十四年,改稱「至聖先師」。此後,至聖先師遂專指孔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先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