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光子 - 教育百科
ˇ
guāng z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ng zǐ
解釋:
光的基本粒子。為電磁輻射的量子,穩定而不帶電,具有動量與角動量,光的波長愈短光子的能量愈大。西元一九○五年愛因斯坦在解釋光電效應時,首先指出它的存在,而使人了解光線除了有波的性質外,尚有粒子的性質。也稱為「光量子」。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ng zi
解釋:
1.土頭土腦的人。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哎!你個無運智的光子忒村沙,有甚麼不明白冤枉咱行訴。」
2.舊稱眼鏡的鏡片。如:「這副光子要換了。」也作「光兒」。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光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hoton
作者: 陳增源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17世紀中,虎克(Hooke)和惠更士(Huygens)等人提出波動理論(wave theory)來解釋光(light)的特性;其後,得到楊格(Young)、尤拉(Euler)等人的觀察結果支持。而在1864年,馬克士威(Maxwell)提出光是一種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其頻率約為5×1014赫茲(Hz),以3×108m/sec的速度來傳遞。此種提議在1887年得到赫茲(Hertz)的證實。因此,在當時,波動理論被接受用來解釋光的理論。波動理論的確可解釋一些光學現象如干涉(interference)和繞射(diffraction),然而卻無法解釋光的放射(emission)、吸收(absorption)以及光電效應(photo electric effect)。愛因斯坦(Einstein)於1905年提出光束(light beam)的能量並非均勻的散開,而在集中在某一區域,如同""粒子""般的傳遞,這些""粒子""即稱為光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光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photon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個單位的能量,電磁輻射(如光、無線電、X射線)的基本粒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光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photon
日期: 1984年
出處: 保健物理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磁輻射的量子。
  參見粒子particle條。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光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