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內在價值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rinsic Value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extrinsic value)相對,指屬於一件事物或一個行動本身的價值,其價值的存在,不依賴別的事物或行動結果。例如一個人去做一件事情的目的,就是在於做這件事,而不是由於做完這件事會用何如何,亦即做這件事本身是好的,其價值不假外求。
  在哲學討論及日常生活中,哲學家和一般人會認為具有內在價值的事物或活動,比僅具外在價值的事物或活動的價值高。根據這樣的觀點,教育內容就應以其有內在價值的活動為主。
  在教育哲學的討論中,有關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議題環繞在兩方面:一是什麼樣的教育活動才是有內在價值的活動,另一是為什麼具有內在價值的教育活動就應納入課程當中。在這兩個議題上,近代英國教育哲學家皮德思(R.S. Peters)認為追求真理的活動,用文學、科學和歷史的研讀等是具有內在價值的活動,應該優先納入課程當中。皮德思以先驗的論證(transcendental argument)來支持他的觀點,認為從我們問「為什麼在課程安排中要選此而非彼?」這樣的問題中,就已肯定了追求真理活動的價值了。
  傳統博雅教育強調的就是著重內在價值的教育活動,因為文理等科目本身有價值,所以值得學習,至於學了是否有用,是外在價值問題,與內在價值無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內在價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