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全球資訊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án qiú zī xùn wǎng
解釋:
  1. 一種整合網際網路多媒體資源的分散式超媒體系統。使用者可藉由簡易方法上網,而取得網路上各種文字、聲音、圖片、動畫、影像等資料。簡稱為WWW、3W、W3。§英World Wide Web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全球資訊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án qiú zī xùn wǎng
解釋:
一種整合電腦網際網路多媒體資源的分散式超媒體系統。為英文World Wide Web的意譯。使用者可藉由簡易方法上網,而取得網路上各種文字、聲音、圖片、動畫、影像等資料。簡稱為WWW、3W、W3。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全球資訊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orld wide web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種整合型網路服務,係由歐洲量子物理實驗室於1989年所發展出來的分散式超媒體系統。在文件檔案方面結合了文字、圖形、影像、語音及超文件等提供多媒體型態資料。在整合網路服務方面將電子郵件(E-mail)、檔案傳送協定(FTP)、Usenet、Gopher等功能結合於一體。讓使用者在最簡單的方式下,便能迅速地取得各類資料,其中不僅僅是文字資料,甚至圖形、音樂、動畫、檔案、聲音、影片...都可利用此系統輕鬆取得,典型的使用者介面為全球資訊網之瀏覽器。雖有中文名稱,但多半直接唸出此3個英文字母或W3或triple W。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全球資訊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World Wide Web,簡稱WWW或W3
作者: 鄭鳳生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全球資訊網是由歐洲分子物理實驗室(The 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簡稱 CERN)所發展出的一套分散式超媒體資訊環境。最初是由CERN的伯納斯(Tim Berners)於1989年3月所主持的一項專案計畫,其目標本是發展出一套可供科學家透過網路分享研究心得與成果的多媒體系統,但由於其具備有全球資訊檢索(Universal Information Retrieval)的功能與超本文(Hypertext)的特性,WWW目前已成為發展最快速的網路環境之一。   WWW最大的特色,在於其具備超本文與超媒體(Hypermedia)的特性,除了一般文件的讀寫、編輯、搜尋功能之外,WWW上的資訊更提供了從一篇文件中聯結到其他文件的功能。而文件的形態也不僅限於文字,而包含了聲音,影像,視訊等多種資料形態。由於支援此種聯結功能,WWW上的文件必須由特定的文件格式語言來加以定義,稱做「超本文標誌語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簡稱 HTML)。  要取得全球資訊網上的資訊,使用者必須執行一個瀏覽程式(Browser),如馬賽克(NCSA Mosaic)等,這個程式可以透過超本文傳輸協定(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簡稱 HTTP)來讀取全球資訊網上的文件,也可以透過其他資訊擷取方式來擷取其他網路伺服器(如FTP, WAIS, GOPHER等)的檔案。  使用者可以藉著(http://www.ncsa.uiuc.edu/SDG/Software/Mosaic/Docs/mosaic-docs.html)的指令連上美國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簡稱 NCSA)的全球資訊網總部,以了解進一步的資訊。  WWW目前已是國際上發展最快的網路服務之一,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1993年8月的統計,WWW是目前國際間流通量第13大的網路服務,而當1993年1月時,WWW的排名還在127名,由此可見WWW發展之迅速。此外,WWW伺服器正以每4個月增加1倍的速度迅速擴張,成長速率為Internet的兩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全球資訊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