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八音 - 教育百科
bā yī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 yīn
解釋:
  1. 由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材質製成的樂器。金包括鐘等,石包括磬等,土包括壎等,革包括鼓等,絲包括琴、瑟等,木包括柷敔(ㄓㄨˋㄩˇ)等,匏包括簧、笙等,竹包括簫、笛等。
    【例】我們家鄉由許多愛好音樂的人士成立了八音團,到各處演出。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八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 yīn
解釋:
1.古代樂器分類,依製作材料分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類。如鐘屬金,磬屬石,琴、瑟屬絲,簫、笛屬竹,笙屬匏,塤屬土,鼓屬革,柷、敔屬木。《書經.舜典》:「三載,四海遏密八音。」南朝梁.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五色相宣,八音協暢。」
2.客家音樂的器樂合奏曲,多以嗩吶為主旋律樂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八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八音是我國古代樂器的統稱,依製成樂器的不同材料來區分,共有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所以叫做「八音」。這八類樂器有條不紊地協同合奏,產生美妙和諧、悅耳動聽的樂音,〔尚書.堯典〕中稱為「八音克諧,無相奪倫。」
  在這八類樂器中,革類樂器和竹類樂器占了大多數,這和先民的長期狩獵生活及大自然所提供天然的製作材料關係密切。皮革除了供人們製衣外,製成多種擊奏樂器,如縣(同懸)鼓、賁鼓等,宏大的鼓聲可以引起鼓舞人心、協調動作、傳達信息、驚嚇野獸等作用。竹類樂器用蕭、管、籥,極易取材,製作簡便,聲音宏亮悠美,便於攜帶、傳播。金類樂器用鐘、鏞,品類較少,但聲音宏亮,製作技術複雜,音律須精密計算,象徵科技及音樂文化已高度發展。其他用石類有磬,土類有塤,絲類有琴、瑟,木類有柷、敔,匏類有笙、竽。在中國古代早已重視音樂的教育作用,八音的各類樂器占有重要地位,民歌總集〔詩經〕中提及的樂器就有二十九種之多。據〔尚書.舜典〕云:「夔,命汝典樂,教冑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即使並非虞舜時代的歷史實錄,但至少可以肯定遠在春秋戰國的年代,我們祖先已善於就地取材,製作出八大類樂器,而且講究音樂演奏的和諧美。如〔周禮.春官.大師〕記載:「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並且注重樂教,如同溫柔敦厚的詩教,期待能藉音樂培育天子、諸侯、卿大夫的長子,造就其人成為正直而溫和,寬宏而敬謹,剛毅而不苛虐,簡易而不倨傲的未來政治領導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八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八音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八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客家語 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