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六律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ù lǜ
解釋:
古樂十二律中的陽律。即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書經.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史記.卷二五.律書》:「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六律,六律為萬事根本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六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六律是樂律學名詞。一個律就是一個半音,十二個半音就應該有十二律,文獻上最早記載於〔國語.周語〕,樂官伶州鳩說明十二律就是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若嚴格區分,六個單數的半音稱為六律,六個偶數的半音稱為六同或六呂。廣義的律,兼指律和呂而言。伶州鳩提到每個律名時,都有兩、三句話作為解釋。他說:「夫六,中之色也,故名之曰黃鐘,所以宣養六氣九德也。由是第之:二曰太簇,所以金奏贊陽出滯也。三曰姑洗,所以修潔百物,考神納賓也。四曰蕤賓,所以安靖神人,獻酬交酢也。五曰夷則,所以詠歌九則,平民無貳也。六曰無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軌儀也。」其解說各律大都與道德規範有關,卻與音樂無關,反映當時人對音樂和樂音的解釋傾向道德化,與當時的樂教有關。律、呂相當於現代國際通用的音名,且因十二律的絕對音高各個朝代不同,現代一些音樂論文定黃鐘為C,只是為了便於說明問題而假設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六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