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兼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兼術指兼容並蓄的處世方法,見於[荀子.非相篇]。荀子在論及有德君子在教誨引導無德大眾時,必須胸懷寬大,有容人的雅量,才能達到言語教化的功效時說:「凡說之難,以至高遇至卑,以至治接至亂。未可直至也,遠舉則病繆,近世則病傭。善者於是閒也,亦必遠舉而不繆,近世而不傭。與時遷徙,與世偃仰,緩急贏絀,俯然若渠匽隱栝於己也,曲得所謂焉,然而不折傷。故君子之度己則以繩,接人則用抴。……故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夫是之謂兼術。」意思是說,有德君子以言語教化無德的大眾時,最大的難處在於以最崇高的道理告訴最卑陋的人,以最高的治道勸說最昏亂的人。這時坦率直言不能達到目的,間接舉證遠古的事例恐怕荒謬無據,舉證近時事例又恐平庸通俗。於是善於言辭的人必能取其中,舉證遠古事例必不荒謬,舉證當世事例必不庸俗。親近大眾談說時能斟酌社會變遷、時代條件,自己好似制水的堰堤,制木的檃括,能靈活的控制言談的多寡緩急,委婉地達到說的目的,不致有所折傷。所以君子以繩墨自持,言行足以為天下法則,接引眾人以寬大的舟楫。所以自己賢能而能寬容卑劣的人,自己聰明而能寬容愚昧的人,自己博深而能寬容膚淺的人,自己道德純粹而能寬容駁雜的人,這就是所謂的兼容並蓄的教化方法。
  基本上荀子認為言語可以教人、感人,而有德君子,尤其樂於以言辭勸善,[非相]中說:「故君子之於言也,志好之,行安之,樂言之,故君子必辯: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故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於言無厭。」然而君子說道理不免與無德大眾相距甚遠,荀子於是提出「兼術」,冀以委婉兼容之道,收教化指導之效。「兼術」為施教者從事教育工作靈活應用的良方,與其使施教者與受教者彼此對立,遠不如使雙方和諧相容,始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兼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