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分析編目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nalytical Cataloging
作者: 陳昭珍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編目之資料,其內容往往由若干部分組成,為使讀者自目錄中了解該一作品包含之各部分內容,除將資料整體編目外,尚需分析其內容,製作分析款目。所謂分析(Analysis)即為描述一作品之部分內容的過程,而分析款目(Analytical Entry)則為部分內容之編目敘述(Statement),合之稱為分析編目。
  分析一作品之內容會造成編目成本的增加,所以各館可根據本身的狀況來決定是否需做分析。下列僅提供一些原則,供決定時之參考:
  (一)若一作品之部分內容已被收錄到某一索引、書目,或摘要中,則作分析;
  (二)若作品之部分內容,其主題在館藏中已有相當比率之質與量,則作分析;
  (三)部分內容之作者已有不少作品在館藏中,則作分析;
  (四)部分內容之主題對使用而言特別重要,則作分析;
  (五)若該部分之內容占作品相當篇幅,則作分析。
  分析的方法在[英美編目規則](Anglo-American Cataloging Rules)第13章:分析(Analysis)中有詳細的說明,大致說來,含多冊(如叢書)或多部分作品之分析方式有4種:
  (一)叢書內每一本書分開編目,而將叢書名記載於叢書項。
  (二)以叢書名為正題名,整套叢書編目,單本內容分析於附註項中。
  (三)用「在」(In)分析。
  (四)使用多層次著錄(Multilevel Description)。
  叢書之分析,以第一、二種方式處理居多,至於應分開編目,或以叢書名,乃屬見仁見智的問題,並無定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分析編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