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切 - 教育百科
播放
部 + 2 畫 = 4 [一]qiē[二]qiè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用刀往下將物割成幾部分。如:「切菜」、「切水果」。
  2. 數學上指直線與弧線或兩弧線相接於一點。如:「切點」、「切線」、「兩圓相切」。
  3. 向批發商批購貨物。如:「切貨」。
  4. 轉換、從中插入。如:「將現場的畫面切進來。」
  5. 籃球賽中閃身進攻對方籃下。如:「空手切入」、「單刀切入」。
  6. 網球、桌球等以球拍面往上的角度將球擊出,使球向後旋轉。如:「切球」。
  7. 由旁側進入主線。如:「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來看問題。」
注音:
解釋:
  1. 緊密、符合。如:「切身」、「密切」、「貼切」、「不切實際」。
  2. 緊急、急迫。如:「急切」、「返鄉心切」、「杜鵑聲切」。
  3. 一定、千萬。如:「切記」、「切忌」、「切不可草率行事!」
  4. 把脈。如:「切脈」、「望、聞、問、切是中醫的診療方法。」
  5. 一切:所有的。如:「家中一切事情,都不勞他費心。」
  6. 反切:古漢語的標音方式。用兩字以求一字之音,取上字的聲母與下字的韻母合成一音。如「東」字,德紅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è
解釋:
  1. 咬磨。
    【例】咬牙切齒
  2. 貼近、親近。
    【例】切近、切身、親切
  3. 把按。
    【例】切脈
  4. 密合。
    【例】貼切、不切實際
  5. 急迫、急促。
    【例】急切、求勝心切、切峻
  6. 一定、千萬。
    【例】切記
  7. 古代拼音法。將兩字拼成一字的讀音。原則是上字取聲,下字取韻、調。 △反切
注音:
漢語拼音: qiē
解釋:
  1. 從中割斷、分開。
    【例】切菜、切斷、切割 ◎
  2. 成批買賣貨物。
    【例】切貨
  3. 幾何學上指直線與弧線或兩弧線相接於一點。
    【例】切點、切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解釋:
「切」的異體字。
注音:
漢語拼音: qiè
解釋:
[動]
1.咬、咬緊。如:「咬牙切齒」。《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
2.貼近。如:「切身之痛」、「不切實際」。《荀子.勸學》:「詩書故而不切。」
3.按脈。如:「望、聞、問、切」。《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
[形]
1.密合。如:「貼切」、「親切」。《晉書.卷五六.江統傳》:「申論陸雲兄弟,辭甚切至。」
2.急迫、急促。如:「返鄉心切」、「杜鵑聲切」。《文選.李密.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3.所有的。參見「一切」條。
[副]
一定、千萬。如:「切記」。《老殘遊記》第一回:「諸位切不可亂動。」
[名]
1.要點。《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焉。」
2.古代拼音法。將兩字拼讀成一字的聲音。原則是上字取聲,下字取韻、調,如「端,都官切。」都取ㄉ音,官取ㄨㄢ韻,合讀為「ㄉㄨㄢ」。參見「反切」條。
注音:
漢語拼音: qiē
解釋:
[動]
1.用刀把東西割斷、分開成幾部分。如:「切菜」、「切斷」、「切割」、「切水果」。
2.向批發商批購貨物。如:「切貨」。
3.電訊傳播中,截斷目前通訊,將第三消息插入。如:「將鏡頭切進來。」
4.籃球賽中閃身進攻對方籃下。如:「空手切入」、「單刀切入」。
5.一種球技。利用球拍做下切動作,使之旋轉。用於網球、乒乓球等。
6.幾何學上指直線與弧線或兩弧線相接於一點。如:「兩圓相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a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用刀將物品分開。
    例如:伊共西瓜切做四塊。I kā si-kue tshiat tsò sì tè. (他把西瓜切成四塊。)
同義詞:
音讀: tshè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