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別裁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ié cái
解釋:
1.區別取捨。現多指詩歌的選本。如清沈德潛有《唐詩別裁》、《明詩別裁》、《五朝詩別裁》。唐.杜甫〈戲為六絕句〉六首之六:「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2.特別的體裁。如:「詞有別裁,與詩不同。」
3.別出心裁。清.梁章鉅《退庵隨筆.卷一七.讀子》:「則焦氏之書,亦具有別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別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昌彼得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別裁即裁篇別出之意,是中國目錄學中編目方法的一種。此辭創於清代章學誠,但運用此方法編目,在明末祁承 編家藏〔淡生堂藏書目〕時就已有了。他名之曰「通」,在所著的〔庚申整書略例〕中說:「通者、流通於四部之內也。…古人解經,存者十一,如歐陽公之易童子問,王荊公之卦名解,曾南豐之洪範傳,皆有別本,而今僅見於文集之中,唯各摘其目,列之本類,使窮經者知所考求,此皆因少以會多者也。又如靖康傳信錄、建炎時政記,此雜史也,而載於李忠定之奏議;宋朝祖宗事實及法制人物,此記傳也,而收入朱晦翁之語錄;如羅延平之集,而尊堯錄則史也;張子韶之集,而傳心錄則子也。凡若此類,今皆悉為分載,特註明原在某書之類,以便檢閱。」
  章學誠將這種編目方法名曰別裁,想予以理論化,但解釋卻不如祁氏說之彰明顯著,雖所創的名辭比較「通」字妥切,能顧名思義,為後代編目者所沿用。但他主張以篇為單位為裁別而出,這種方式對先秦古籍尚勉可,對宋代以後的書籍則有困難,蓋如雜家之書與別總集動輒數百千篇,倘一一裁別而出,固便尋檢資料,但有如索引,其詳瞻則不如近代所編之各種索引,故不為後代目錄學者所採用。
  中國自南宋以來的出版家通行編全書,將一個人的著作編為大全集,凡卷帙不大的無論有關經學、史著或哲理的著作統與其詩文彙編為一集中,致使多數卷帙的經史著作佚而不傳,僅見於全集之中。又自南宋以來,流行彙編叢書。此等書皆內容龐雜,經史子集無所不包,若僅編入集部、叢書、或子部類書類(如宋王應麟的〔玉海〕,本為類書,但傳本皆將王氏所輯撰的13種非屬類書的著作,皆附其後),則其他的內容在書目中無法顯示出來,以致學者無從查檢。
  章氏以後,近代編目錄者運用此法的較多,如日本京都東方文化研究所所編的〔漢籍分類目錄〕、我國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所編的〔藏書目錄〕,都將叢刻書的子目分別編入應入之類。近年大陸所編的〔中國叢書綜錄〕,將傳世的彙刻書的子目分類編排,最便於研究者尋檢。故宮所編〔善本舊籍總目〕之編目除運用互著法外,也使用了別裁法,這些別裁的編目方法,都是以卷為單位,所謂「裁卷別出」,而非章學誠所主張的「裁篇別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別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