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南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án xué
解釋:
1.太子的學舍。周代有東、南、西、北四學,加太學為五學,南學即五學之一。《大戴禮記.保傅》:「帝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則長幼有差,始民不誣矣。」
2.南朝宋何尚之,在南郭外立學聚生徒,士人多慕道來遊,稱為「南學」。《宋書.卷六六.何尚之傳》:「乃以尚之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學,聚生徒。東海徐秀、廬江何曇、黃回、潁川荀子華、太原孫宗昌、王延秀、魯郡孔惠宣,並慕道來遊,謂之南學。」
3.南北朝時南朝的經學。其所治的經學大多承襲魏晉學風,又受佛教影響,所作的義疏比經注更加詳細,故稱為「南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南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葉憲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南學」建於清乾隆初年,乃因國子監師生肄業住監之需,而擴充原監南之官房,為太學另一習業、起居之所。
  據〔清史稿校註.選舉志〕:乾隆二年(1737),孫嘉涂在世宗朝官司業,……嘉涂言:「各省拔貢雲集京師,需住監者三百餘人。六堂祇可誦讀,不能棲止,乞給監南官房,令助教等官及肄業生居住。歲給銀六千兩,為講課、桌飯、衣服、賑助之費。」允之,是為南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南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