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南監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璉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明朝南京國子監所刊印的圖籍,稱為南監本。明朝建國之前,朱元璋設置國子學於元朝集慶路儒學舊址建康(今南京),即位後,於洪武14年(1381)改建新太學,次年改國子學為國子監,此即所謂的南京國子監,又稱南監,為明太祖時的中央最高官學。
  南監除培育人才外,還負責刊印圖籍,其中以修補舊版最為著稱。所修舊板因遞經宋、元、明三朝修補,故稱為三朝本。南監除修補舊板外,亦新刊許多書籍,據嘉靖22年(1543)國子監助教梅鷟查校南監刊印之書籍,包括制書類、經類、子類、史類、文集類、類書類、韻書類、雜書類、石刻類等九類,數量多達290餘種、明周弘祖〔古今書刻〕著錄有273種,大約70餘種為宋元舊刻外,餘皆為南監新刊的書籍,較著名的有:〔資治通鑑綱目〕、〔通鑑紀事本末〕、〔古史〕、〔五臣音注揚子法言〕、〔程氏遺書〕、〔近思錄〕、〔玉海〕、〔宋名臣奏議〕、〔廣韻〕、〔營造法式〕、〔金陵新志〕等等。
  大體而言,南監刻書較注重校勘,刻書時大都刊載祭酒司業校刊及刻工名字、如萬曆年間祭酒馮夢禎、季道統刊刻正史,皆記載校刊某卷的年代,以示負責,顧炎武〔日知錄〕曾指出馮夢禎手校〔三國志〕,雖不免有些錯誤,仍勝過其他板本。事實上,南監校刊〔廿一史〕中,以馮氏手校的〔史記〕、〔魏書〕、〔三國志〕最精,因不攙雜舊板之故。倒是南監修補舊板的書,有些是出於處罰監生之手,草率應付,脫葉訛誤的例子很多。
  南監本板本複雜,大致可分為下列5種:(1)宋刊明南監修補本;(2)元刊明南監修補本;(3)明初刊明南監修補本,(4)明南監覆宋刊本;(5)明南監刊本。由於板本不同,板式亦相異,綜合幾項特點,仍可歸納2點:
  (一)板式變化以正德年為分界,正德以前多黑口本,正德以後罕見黑口本,與內府刊印經廠本大黑口特色不同,萬曆晚期以後板框由四周雙邊、雙魚尾,改為左右雙邊、單魚尾,從板式的變化,可看出受到當時擬古風氣的影響。
  (二)字體隨著年代漸趨方型字體,成為獨具一格的明匠體。明初南監修補宋元舊板,字體多模仿宋元舊刻,有顏體、歐體、趙體等,嘉靖以後,明朝刻字普遍模仿北宋字,清錢大鏞〔明文在凡例〕稱這種字為宋字,事實已非原來宋字面目,而是明人逐漸演變而成,故有人稱為明朝字,萬曆以後再變為橫輕直重、稜角峻厲的方正字體,對近代印刷字體有深厚的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南監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