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危機 - 教育百科
ˊ
wéi j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éi jī
解釋:
  1. 潛藏的危險、禍害。
    【例】如今處境艱險、危機四伏,國人更應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2. 極度危險的緊要關頭。
    【例】幸虧有老友的幫助,此次的財務危機才能順利度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危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éi jī
解釋:
1.潛藏的危險、禍害。晉.趙至〈與嵇茂齊書〉:「常恐風波潛駭,危機密發。」唐.劉言史〈觀繩伎〉詩:「危機險勢無不有,倒挂纖腰學垂柳。」
2.生死成敗的緊要關頭。如:「經濟危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危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risis
作者: 謝庭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通常與高潮交互使用,這個詞彙實際上是表示下定抉擇的那一刻,以造成無可避免的高潮。「戲劇危機」(drama of crisis)是指戲一開始就已鑄下的關鍵性行為,或者在劇本動作開始之前就已發生的事件,然後直到高潮才因主角的探尋而迸發出真相來。像這樣的例子就是索佛克里斯(Sophocles的《伊底帕斯王》(Oedipus Rex),底非克神諭(Delphic Oracle)警告西比斯(Thebes)的統治者說:即將出生的兒子將弒父娶母。這個實情與伊底帕斯的雙親的真實身份一直被隱瞞,直到戲劇的高潮才揭曉。
參照: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危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Crisis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危機的英文字,原在醫學上指某種疾病,特別如發燒在持續一段時期後,突然減輕,緊接著這種變化之後的結果,往往不是復原就是死亡,是生與死的轉捩點。這種意義地出現在心理疾病治療的討論中。
  另外在不同的領域中,則有不同的涵義。如個人或團體(政府或國家)遭遇到不尋常的事故,無法如以往熟悉的方法來解決,其結果有好與壞兩種可能性,難以預做判斷。如一個國家突然面臨他國的武力侵犯,可能戰勝侵略者,也可能亡國;個人資金無法調度(財政的危機),或個人在生涯中對新發生問題無力應對(人生危機)。在這個意義下的危機可分為兩種,一是突發性的危機;另一是累進性的危機。前者的發生是突然的,出乎預料之外;後者則否。危機的處理通常都需個人或團體打破以往思維或行動的模式,要以新的思考及行動來面對;但在某些社會中,則以舉行特殊的儀式來抒解面對危機時的壓力及焦慮,如面臨乾旱時的祈雨儀式就有這種作用。
  艾利克森(E. Erikson, 1902~1979)在其發展心理學說中,將人生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面臨一項危機,實際是指一個轉捩點,意思是說可以順利的進入下一個階段,而趨向成熟,發展為健康的人格;也可能進入錯誤的方向,成為人格的偏差,稱為「同體危機」或「認同危機」(identity crisis)。
  馬克斯(K. Marx, 1818~1883)杜撰了「資本主義的危機」(crisis of capitalism)一詞,意指以資本主義方針的社會中,以生產力(productive forces)為經濟活動軸心的結果必然會走向滅亡,導致政治和社會秩序的瓦解。為資本主義辯護的學者則創出「社會主義的危機」(crisis of socialism)一詞,指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所做的預測失敗,資本主義所倡導的市場經濟和私人財產制才是正途。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危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uî-ki
又音: uî-k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潛藏的危險、禍害。
    例如:這个投資案有危機佇咧。Tsit-ê tâu-tsu-àn ū guî-ki tī--leh. (這個投資案潛在危機。)
  2. [名] 極度危險的緊要關頭。
    例如:財務危機 tsâi-bū guî-ki。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危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危機
相似詞 危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