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反求諸身 - 教育百科
ˇ
ˊ
fǎn qiú zhū shēn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fǎn qiú zhū shēn
釋義:
猶「反求諸己」。見「反求諸己」條。01.《禮記.中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02.宋.朱熹〈答劉子澄書〉:「願老兄專以聖賢之言,反求諸身,一一體察,須使一一曉然無疑,積日既久,自當有見。」
典源:
此處所列為「反求諸己」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衛靈公》1>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禮記.射義》、《孟子.離婁上》、《孟子.公孫丑上》。〔參考資料〕 ■《禮記.射義》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孟子.公孫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離婁上》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荅,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扑鬘配命,自求多福。』」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反求諸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論語.衛靈公》裡有一段話:「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意思是說君子為人處事,事事都要求自己能夠做到完美的地步,符合善良的德行,而那些沒有人格修養的人就不是這樣了,不論什麼事,總是嚴厲地要求別人,卻從不要求自己。這裡主要在說明君子和小人的差別所在,後來從這裡的語意衍生出「反求諸己」這個成語,是指從自己本身尋找原因,追究責任,做好自我反省及檢討改進的功夫。在《禮記.射義》中有提到關於射箭的禮儀:射箭的時候,必須先端正自己的姿勢,一切姿勢預備好之後才發射。如果沒有打中目標,也不可以埋怨技術勝於自己的人,應該反過來檢討自己,再加強改進。《孟子.離婁上》則是提到:「我喜愛人們,但人們卻不親近我,就表示自己還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要自我反省,盡己所能,再好好修養自己的德行。」這二處所說的雖然是不同的事件,但卻都表達了同一個意念,在為人處事上,要時時「反求諸己」,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別人,或是將責任歸咎於他人。
書證:
01.《禮記.中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02.宋.朱熹〈答劉子澄書〉:「願老兄專以聖賢之言,反求諸身,一一體察,須使一一曉然無疑,積日既久,自當有見。」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反求諸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