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古典主義 - 教育百科
ˇ
ˇ
ˇ
ˋ
gǔ diǎn zhǔ y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ǔ diǎn zhǔ yì
解釋:
十七、十八世紀歐洲文壇的主流,以追求摹仿古希臘、羅馬作家的典型為目的。古典主義作品強調理性與克制,注重形式與結構的統一,講求清晰、明確、簡單、平衡、合宜等原則,同時也是反映出復古與保守思維的美學表現。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古典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lassicism
作者: 徐宗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古典主義為藝術方面的用語;係以希臘、羅馬古代藝術為基礎的美學理論,以古希臘、羅馬藝術傳統作為藝術創作的態度或方法之謂。一般而言,凡受希臘、羅馬藝術影響下的藝術作品,都是古典主義所討論的範圍。古典主義表現在藝術的創作上,所強調的重點為和諧、清晰、普遍性及理想性。信奉古典主義者,會對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產生崇拜、敬仰、模仿與學習的興趣,如對希臘、羅馬時代的文學作品、美術作品、音樂、建築的熱情嚮往與研究探討。古典主義使西方教育的內容多偏重古希臘、羅馬語文及文學作品的教育價值。文藝復興時期,學者們模仿羅馬文學家西塞祿(Marcus Tullius Cicero, 106~43 B.C.)的作品及十九世紀英國教育思想家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反對裝飾性知識如拉丁文等,皆為古典主義盛行的具體證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古典主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