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台灣鼠耳蝠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本種為台灣特有種。夜行性,以昆蟲為食。棲息於低、中海拔之隧道岩洞,棲息時個體間相互緊靠成一個或數個密集的群聚,每一群聚在一百隻左右。 棲地分布:昔日曾分布於台南安平、高雄縣六龜;目前僅新竹縣關西、錦山、南投縣中寮有發現記錄。
知識 1:
"本種為台灣特有種。夜行性,以昆蟲為食。棲息於低、中海拔之隧道岩洞,棲息時個體間相互緊靠成一個或數個密集的群聚,每一群聚在一百隻左右。   棲地分布:昔日曾分布於台南安平、高雄縣六龜;目前僅新竹縣關西、錦山、南投縣中寮有發現記錄。"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台灣鼠耳蝠
學域-大分類: 動物-獸類
拉丁屬名: Myotis
拉丁種小名: taiwanensis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獸類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ormosan Mouse-eared Bat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Myotis adversus (Horsfield, 1824)
形態:
頭軀幹長4.7~5.2公分,尾長3.7~4.1公分,前臂長39~4.1公分,體重約3.8~4.4公克;體背黃褐色,腹面及飛膜暗褐色,吻部鬍鬚突出,耳殼橢圓形,耳珠細披針狀,長達耳殼的一半。齒式同渡瀨氏鼠耳蝠。
分布:
馬來半島、新幾內亞、婆羅洲、爪哇、蘇拉威西、小巽他群島、俾斯麥群島、摩鹿加群島、所羅門島、澳洲東部與北部、台灣。
生態習性:
群居性,以昆蟲為食,但在澳洲曾有吃魚的記錄;在台灣主要棲息於低、中海拔之隧道岩洞,調查資料顯示3月間即可產仔,目前發現記錄包括新竹縣關西、錦山、南投縣中寮、台北縣瑞芳。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科:
蝙蝠科(Family Vespertilion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台灣鼠耳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