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和平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eace Education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和平教育係指鼓勵學生發展建構性的批判思考技術,如澄清目標、辨識問題、評定改變方案,以及發展評鑑對個人、社會和世界衝突的解決方法。大部分的和平教育課程也可能被認為是與對手建立善意(good-will)、擬情、公平待遇和相互利益方案(如經濟、文化、科學等)的重要性。
  自一九四○年代以來,人類有一些共同的問題漸漸受到家長與教育者的重視,例如如何平心靜氣地解決衝突事件之類。由於核武的對峙或意外事件的發生,人類可能自我毀滅,如何學習不同的文化以交相利並在一起生活?為了培養地球社區的公民、有效的和平與核子時代教育的要素是什麼?因此家長和教育者試圖幫助孩子們學習處理二十一世紀可能出現的問題,為研究這些問題及其相關的課程,遂組成各種不同的和平與核子時代的課程。
  各種和平教育課程雖然不盡相同,但大多數強調公民涉入有意義的制定和平過程。一般而言,和平就是人類表現平靜的心態,以求免於災難的騷擾,如人與人的鬥爭之類。和平教育從自知和了解開始,進而處理家庭與地球社區內的人。和平教育課程主要包括五個主要領域:
  1.保存地球資源:明智的使用資源,為未來的世代保存資源。
  2.培養世界觀:即培養世界知識,明白世界各地的關聯和相互依賴,包括國際間的貿易、資源、宗教、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相互運作。
  3.解決衝突的技術:從個人到世界層次的技術,包括界定衝突、了解原因、蒐集資訊、檢驗事實和情感、提出並選擇解決方法、利用批判思考。
  4.制定和平策略:研究並參與策略,以促成正義與和平的世界,包括文化交流和文化網路的建立;非暴力與和平主義的使用;宗教;人權的尊重與諒解;經濟、環境和科學的合作;消除武力與妨礙;和平制定者的歷史評論。
  5.了解核子問題:包括核子力量與武器的發展與控制。核子戰爭的可能原因、防止和變通方法,核子武器的物理與政治效果、電力生產、經濟和醫藥與工業的應用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和平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