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問訊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èn xùn
解釋:
  1. 詢問消息。
    【例】親友們得知大哥即將學成歸國,紛紛前來問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問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èn xùn
解釋:
1.詢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2.問候。《後漢書.卷五五.章帝八王傳.清河孝王慶傳》:「慶多被病,或時不安,帝朝夕問訊,進膳藥。」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詩:「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迴圓。」
3.佛教徒合掌問候的禮節。《敕修百丈清規》卷六:「問訊開示畢,眾散,歸寮藥石。」《醒世恆言.卷一九.白玉孃忍苦成夫》:「連忙收掩經卷,立起身向前問訊。」也作「悶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問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錫壬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問訊是佛家弟子向尊上或相互間問安以表示禮敬的一種方式;雙手合掌,彎下身,以口問安否。據〔大智度誨〕卷十載,有二種問訊法:若言是否少惱少患,稱為問訊身;若言安樂否,稱為問訊心。又〔僧史略〕上說:「如比丘相見,曲躬合掌,口曰不審者何?此三業歸仰也,謂之問訊。其或卑向尊,則不審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否?上慰下,則不審無病惱,乞食易得,住處無惡伴,水陸無細蟲否?後人省其辭,止曰不審也。」
  無論在家出家信眾,都應十分注意自己「身所做的事」、「口所說的話」和「心所想的念」。這種從身、口、心所作所為所思皆稱「業」,由業而生之力稱「業力」,業力的連鎖作用稱「因果」。世間一切事物皆受因果律支配,善業、惡業皆在一念之間。所以信眾相見時,都以問訊禮敬,而實有警惕之作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問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