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際編目原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 Principles (ICP)
作者: 陳和琴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為了達到國際編目標準化,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簡稱IFLA)於1961年召開國際編目原則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taloguing Principles,簡稱ICCP),通過原則聲明,即眾所周知的「巴黎原則(Paris Principles)」,各國編目規則的編訂多半遵循此一原則聲明。四十多年之後,有感於「巴黎原則」必須修訂以了迎合數位時代,IFLA於2003年至2008年間召開一系列的國際編目原則會議,2009年新的國際編目原則聲明(Statement of 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 Principles,簡稱ICP)終於出版。新的國際編目原則(ICP)取代及擴展了巴黎原則,應用範圍從文本作品擴及所有各類型資源,從僅涉及款目選擇與形式擴至圖書館目錄書目及權威資料的全部。新的ICP建立於書目紀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簡稱FRBR)概念模式的基礎上。指引編目規則的建構,ICP列有9個一般原則,包括如下:(1)使用者便利性;(2)適用性;(3)表達性;(4)準確性;(5)充分性及必要性;(6)重要性;(7)經濟性;(8)一致性及標準化;(9)整合性。在所有原則中排名第一及最重要的是「便利使用者」,其他原則與此一原則皆有相關性。「適用性」亦即適合一般的使用。「表達性」即盡可能按照資源單件所出現的資料照樣著錄。「準確性」、「必要性」及「重要性」意為讓使用者能夠了解書目資料以獲取所需的重要資訊,不會因為不瞭解的用詞或縮寫字而產生困惑,不會因多餘不需要的資訊而陷入困境。不過這些原則也確認編目員及圖書館的需求,規定只要迎合使用者需要,即可以最經濟的方式記載書目或權威紀錄中的資料,並且保持「一致性」及「標準化」,以利分享。「整合性」亦即盡可能地對所有類型資源或其他實體採用一套共同的規則。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2009). Statement of 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 Principles. Retrieved June 5, 2012, from http://www.ifla.org/files/cataloguing/icp/icp_2009-en.pdf.
參考資料: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2009). Statement of 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 Principles. Retrieved June 5, 2012, from http://www.ifla.org/files/cataloguing/icp/icp_2009-en.pdf.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際編目原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