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在世存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der-Welt-Sein, Being-In-the-World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世存有」為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存在哲學的中心思想。他認為人的存在是「人的在世存有」,是屬於存在本體論(existential ontology)的基本論題。因為本體是探討「存在」的問題,他認為要了解本體論應該採用分析的方法,即「存在分析」(existential analysis)的方法,所以他的哲學又稱為「存在本體論」或「基本本體論」(fundamental ontology)。「基本本體論」主要的課題在謀求對存在的了解。因此他的存在本體論,先作「存有的了解」,然後再作「存在的分析」。
  他的「存在本體論」是一種存在的形上學,其理論認為所要探討是人的存有的可能性與條件。他的本體論是根據形上學的意義與存有來建立理論體系,以探討人的存有問題。
  他認為人不但對世界要有認識,而且要關心這個世界。因此人對於「交到手裡」的事情要把握,所以「處理」與「使用」兩項要務,成為人在世存有的處世原則。「安排」的存在性質是生活中一切事物的把握,唯有「安排」才能獲得「知識」,教育也是一種「安排」,因為「安排」才能從已存在者發現新的存在狀況,並發現這個世界。存在有時是為了某些事情,例如引導。引導主要在於自己接受自己,引導他人,做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接觸,而有接觸才有教育發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在世存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