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圭 - 教育百科
播放
ˇ
部 + 3 畫 = 6 guī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古代一種重要的玉製禮器,為一國之中官位最高者所執的瑞器。有方頭及尖頂兩種形制。如:「桓圭」、「信圭」、「躬圭」。
  2. 古代測日影的器具。如:「日圭」、「圭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圭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ī
解釋:
  1. 古代最重要的禮器,為一國之中官位最高者所執的瑞器。形制有兩種,一種是方頭或平頭,形近石斧的平首圭;另一種尖頂,似戈頂端的尖首圭。下半部都呈方形。
    【例】桓圭、信圭、躬圭 ◎
  2. 古代測日影的器具。
    【例】日圭、圭表、圭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ī
解釋:
[名]
1.古代諸侯在大典時所持的一種玉器。《說文解字.土部》:「圭,瑞玉也,上圜下方。」清.段玉裁.注:「圭之制,上不正圜。以對下方言之,故曰上圜。」《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
2.古代測日影的器具。如:「日圭」、「圭表」、「圭臬」。
3.姓。如春秋時鄭國有圭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