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地熱能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eothermal Energ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利用地球內部儲存的高溫岩漿或熱液使地下水加熱,變成天然氣,再鑽井將蒸汽引出來,用以發電或其他用途。通常在火山活動地區、溫泉、間歇泉、噴氣孔為其主要來源地區。地熱田和第四紀的火山區有密切的關係,其受地理分佈的限制明顯,只能在當地設廠。臺灣的大屯火山和東部板岩區也發現地熱資源。在宜蘭清水曾設有一小型地熱發電場。地熱能最常用來發電,其蒸汽溫度需超過一百八十度始符合發電條件。在二十世紀晚期,地熱能的使用在冰島、義大利、日本、墨西哥、紐西蘭、蘇俄、美國等地區仍繼續使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地熱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geothermal energy
作者: 顏政雄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利用地球內部的熱而獲取的動力,稱為地熱能。溫泉、間歇泉、沸泥漿以及噴口(火山氣體和熱地下水的出口)是這類能量的主要來源。地熱能的最大利用潛力在於發電,一般分為五類:過熱蒸氣、熱水和蒸氣的混合物、熱的乾岩石、壓力熱水和熱岩漿。過熱蒸汽最易用來發電並被大多數現有地熱站所利用。然而,隨著電站工藝的逐漸改進,其他幾種能源可能會日益重要。多數地熱資源都存在於活火山地區。從地球內部噴出的熱被認為主要是從地殼下岩石內的放射性元素的衰變所產生這些岩石的放射性雖比地表上的一些岩石小,但體積很大,因而有大量的熱放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地熱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