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基本粒子 - 教育百科
ˇ
ˋ
ˇ
jī běn lì z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 běn lì zǐ
解釋:
構成物體的最簡單物質。目前所發現的有電子、質子、中子、光子、介子等。基本粒子都具有質量,有的帶電,有的不帶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基本粒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lementary Particle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構成物質最基本的單元,就核能而言,基本粒子指中子、質子及電子。但現代的高能物理(核能也是當年的高能物理)則建構於標準模式(standard model),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分成費米子(fermion)及玻色子(boson)。費米子又分三對夸克及三對輕子。玻色子則是宇宙間力的來源。複合粒子有重子及介子,重子由三個夸克組成,如宇宙物質構成的質子(P=uud)及中子(n=ddu);介子由夸克和反夸克的組成。
  基本上反物質並不存在於我們的宇宙裏,最常見的反物質也就是最輕的(產生需要的能量最少)的正子;也就正電子,是電子的反粒子,除開電性相反外,所有的質量、電量均雷同,但因不是宇宙間應存在的物質,所能存活的壽命亦極為短暫,只要被電子碰上,立生互毀作用,將質量全然地轉化為能量。(原子大小10-10公尺,原子核10-14公尺,核子l0-15公尺,電子及夸克10-18公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基本粒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