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塞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ˇ
部 + 10 畫 = 13 [一]sè[二]sāi[三]sài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阻隔不通。如:「阻塞」、「閉塞」。
  2. 充滿。如:「充塞」。
  3. 推卸。如:「塞責」。
注音:
解釋:
  1. 險要的地方。如:「要塞」。
  2. 邊境。如:「邊塞」、「塞外」、「關塞」。
注音:
解釋:
  1. 封著瓶口的東西。如:「瓶塞」。
  2. 受阻不暢。如:「塞車」。
  3. 填滿空隙。如:「嘴裡塞滿了糖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塞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阻隔不通。
    【例】堵塞、阻塞、閉塞
  2. 滿、實。
    【例】充塞
  3. 推託、應付。
    【例】搪塞、塞責
注音:
漢語拼音: sài
解釋:
  1. 險要的地方。
    【例】要塞
  2. 邊境。
    【例】邊塞、塞外
注音:
漢語拼音: sāi
解釋:
  1. 封口或填堵的東西。
    【例】瓶塞、活塞、軟木塞
  2. 受阻不暢。
    【例】塞車
  3. 填滿空隙。
    【例】塞滿食物、塞住洞口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阻隔不通。如:「堵塞」、「阻塞」、「閉塞」。《文選.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充滿。如:「充塞」。《禮記.孔子閒居》:「志氣塞乎天地。」
3.推託、應付。如:「搪塞」、「塞責」。
4.補救。《漢書.卷七一.于定國傳》:「今丞相、御史將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條狀,陳朕過失。」
注音:
漢語拼音: seī
解釋:
(一)之又音。
注音:
漢語拼音: sài
解釋:
[名]
1.險要的地方。如:「要塞」。《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山有九塞,澤有九藪。」漢.高誘.注:「險阻曰塞。」
2.邊境。如:「邊塞」、「關塞」。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一:「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動]
酬報神明。通「賽」。《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秦襄王病,百姓為之禱。病愈,殺牛塞禱。」《文選.阮籍.為鄭沖勸晉王牋》:「西塞江源,望祀民山。」
注音:
漢語拼音: sāi
解釋:
[名]
封口的東西,通常用軟木或塑膠製成。如:「瓶塞」、「活塞」、「軟木塞」。也稱為「塞子」。
[動]
1.填滿空隙。如:「嘴裡塞滿了糖果。」
2.受阻不暢。如:「塞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相關資料連結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a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阻礙不通。
    例如:塞鼻 sat-phīnn(鼻塞)、塞甲密密密 sat kah ba̍t-ba̍t-ba̍t(塞得水洩不通)。
同義詞:
音讀: sà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