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夏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部 + 7 畫 = 10 [一]jiǎ[二]xià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天氣炎熱。如:「夏天」、「炎夏」、「酷夏」、「盛夏」。
  2. 指中國。如:「華夏之光」。
  3. 朝代名。
  4.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夏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
解釋: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約當我國農曆的四、五、六三個月,即陽曆的六、七、八月。氣候最熱。
    【例】夏天、夏季、炎夏
  2. 古指中國。
    【例】華夏
  3. 朝代名。禹受舜禪讓所建立。建都陽城、安邑等地。傳至太康,被后羿所逐,後有少康中興,傳至夏桀,暴虐無道,為商湯所逐而亡。
  4. 姓。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
解釋:
  1. →夏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à
解釋:
[名]
1.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農曆指立夏至立秋的時期。一般而言氣溫較熱,若以北半球氣候而論,大概指從五月或六月至八月或九月的期間。如:「炎夏」、「盛夏」。
2.泛指中國。如:「華夏」。《書經.舜典》:「蠻夷猾夏。」
3.五彩的顏色。《周禮.天官.染人》:「秋染夏。」漢.鄭玄.注:「染夏者,染五色。」
4.高大的房屋。通「廈」。《楚辭.王襃.九懷.陶壅》:「息陽城兮廣夏,衰色罔兮中怠。」
5.朝代名。參見「夏朝」條。
6.姓。如漢代有夏牟。
[形]
高大。《詩經.秦風.權輿》:「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無餘。」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
解釋:
參見「夏楚」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一年中的第二季。
    例如:夏季 hā-kuì(夏季)、夏令營 hā-līng-iânn。
  2. [名] 古朝代名。
  3. [名] 姓氏。
同義詞: 夏天、夏季
反義詞: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