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大一指禮的形上原理,禮本於大一,理無不涵,富有萬殊,且極為精純;大、是極致之意,一、是不貳之義,合起來即是上天之載,純一不貳,為理之極致。〔禮記.禮運〕中說:「禮必本於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又說:「禮必本於天,動而之地,列而之事,變而從時,協於分藝。」意在說明此形上原理的運用,有分、轉、變、列等不同,見於天地、陰陽、四時、鬼神等事體。而事之序、時之宜、分藝之各效,酬酢萬變而不窮,皆能行其中和自然之節,而為仁之所自顯,是一本而萬殊之實義。王夫之〔禮記章句〕中說:「天地、陰陽、四時、鬼神,皆大一之所函,函則必動,……莫不橐合於大一之中以聽自然之推盪,而高卑之位、剛柔之德、生殺之序、幽明之效,皆於是而立,則禮之所本也。」由此可見大一即是天之德、人之性,且為禮所蘊藏自生者。〔禮運〕又說:「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為柄,以日星為紀,月以為量,鬼神以為徒。」意為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而備陰陽、四時、日月、五行、鬼神之理,是故先王建立政治的原則,即是制作禮儀,用以通達人情,合乎天德,期能體用一原,使功效不失。原因是古代生活以農為本,特別注意觀察自然現象,大體來說,自然界雖然千變萬化,卻有一個總體的秩序,或者說是條理。禮字原和理字相通,自然界萬物併生而不悖,便是在紛然雜陳之中,仍有一個條理。由此推演,人的行為和行事,也應該有一個萬變不離其宗的大原則做根本,這大原則便是自然的根本,也就是禮。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