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司樂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 Sz Yüeh
作者: 劉鳳學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職稱。周朝(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56)設有大司樂之職官,隸屬於執掌邦禮之春官宗伯之下。負責禮儀、音樂及舞蹈教育事宜;教授貴族子弟六大舞如:《雲門.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及《大武》。並率領貴族子弟參加各種典禮、祭祀等活動。教授貴族子弟樂德 ── 中、和、祇、庸、孝;樂語 ── 興、道、諷、誦、言、語。周之後,歷代樂舞事宜歸太常寺掌管。如漢朝(西元前206∼西元220)之太常寺設有太樂令,掌管樂舞。北宋(西元960∼1126)時曾設大晟府,有大司樂之職官,主領宮廷樂舞事宜。清朝(1644∼1911)設樂部,主管為總理樂部大臣。
參照:
《周禮.卷二十二》、《漢書》、《宋史》、《清史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司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作者: 邱德修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大司樂是周代職官名,為中大夫,隸屬於春官宗伯。是樂官的首長,掌管教導大學國子六樂、六舞的工作。可稱為「大樂正」,也可省稱「樂正」。典出〔周禮〕。〔周禮.春官.大司樂〕云:「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則以為樂祖,祭於聲宗。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 〕、〔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說遠人,以作動物。」鄭司農〔注〕云:「均,調也。樂師主調其音,大司樂主受此成事已調之樂。」又云:「瞽,樂人,樂人所共宗也。或曰:祭於瞽宗,祭於廟中。〔明堂位〕曰:『瞽宗,殷學也。洋官,周學也。』以此觀之,祭於學宮中。」鄭玄〔注〕云:「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學。』成均之法者,其遺禮可法者。國之子弟,公、卿、大夫之子弟,當學者謂之『國子』。〔文王世子]曰:『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然則,同人立此學之宮。」又云:「道,多才藝者。德,能躬行者。若舜命夔典樂教胄子是也。死,則以為樂之祖,神而祭之。」又云:「中,猶忠也。和,剛柔適也。祗,敬。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又云:「興者,以善物喻善事。通讀曰導。導者,言古以剴今也。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發端曰言,答述曰語。」又云:「此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大卷〕,黃帝能成名,萬物以明,民共財,言其德如雲之所出,民得以有族類。〔大咸〕、〔咸池〕,堯樂也;堯能殫均刑法以儀民,言其德無所不施。〔大 〕,舜樂也;言其德能紹堯之道也。〔大夏〕禹樂也,禹治水傅土。言其德能大中國也。〔大濩〕,湯樂也,湯以寬治民,而除其邪,言其德能使天下得其所也。〔大武〕,武王樂也;武王伐付以除其害,言其德能成功。」
  為了讀者方便起見,將〔周禮〕原文語譯作:「大司樂一職,掌管國子大學的規章制度,從而建立國家的教學與管理,聚會國家各級官員的子弟,予以教育。凡是多才多藝的,有道者和能身體力行的有德者,都請來充任老師。死後就奉為樂神,在學宮中受祭祀。樂師用樂德教育國子,德目是忠順、調和、恭敬、有恆、孝順和友善。用樂語教誨國子,內容是善喻、引導、背誦、吟詠、發言、答語。用樂舞來教國子,節目是跳雲門舞、大道舞、大咸舞、大 舞、大夏舞、大濩舞、大武舞。用陽聲六律、陰聲六同、五聲、八音、六舞的聯合演奏與表演敬掌天神、人鬼、地祗,使國家祥和,百姓和順,賓客安適,要遠方人民心悅誠服,以致飛禽走獸也歡樂歌舞。」
  大司樂也叫做「大樂正」,省稱「樂正」,如〔禮記.王制〕云:「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心告於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禮記.文王世子〕亦云:「大樂正學舞於戚。」這是大司樂稱作「大樂正」的例子。又如〔禮記.王制〕云:「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鄭玄〔注〕云:「樂正,樂官之長,掌國子之教。」是大司樂可以叫做「大樂正」,或省稱作「樂正」的例子。
  總之,大司樂是周代的樂官首長,主管大學國子的六樂、六舞的教育工作。教育國子的內容有:樂德、樂語與樂舞。最後以大合樂來致鬼神,和邦國,諧萬民、安賓客,說遠人。大司樂又叫「大樂正」,省稱作「樂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司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