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太上老君 - 教育百科
ˋ
ˋ
ˇ
tài shàng lǎo jū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ài shàng lǎo jūn
解釋:
道家以老子為始祖,故尊稱老子為「太上老君」。參見「老子」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太上老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李豐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太上老君為道教對老子的尊稱。「老君」較早即見於〔道德經想爾訓〕,為蜀漢天師道奉道者所信奉;太上老君則見於〔老子內傳〕:「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號老子;耳有三漏,又號老聃。」從漢朝初期採行黃老冶術,衍變到東漢末朝廷及民間崇奉「黃老君」,漢恆帝遣使至毫州祭祀老子祠,老子已被神格化,所以道教成立初期,〔道德經〕被奉為諷誦的神聖道經,而老君也成為五斗米道的聖尊。此一道派所出的道書多由太上老君所出,而張道陵等天師奉行以教化世人,至北魏寇謙之清整道教時也以「新山老君」而降示經戒、圖籙,仍是新天師所崇奉的。從南北朝初逐漸發展「一炁化三清」的道教至高神譜,太上老君即轉為「道德天尊」,成為二清之一,而有其所轄的太清境及所說的經誡,後來為道教神統譜的三位至尊中的右位。不過民間則仍多單獨崇祀,此時即稱「太上老君」,道士設壇或是法師行法多以崇奉老君為主,供奉有老君坐像或騎青牛像,至今臺灣仍有道士、法師壇保有此一信仰習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太上老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