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太和 - 教育百科
ˋ
ˊ
tài h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ài hé
解釋:
1.陰陽會合,沖和之氣。《漢書.卷一○○.敘傳上》:「是以六合之內,莫不同原共流,沐浴玄德,稟卬太和。」
2.太平盛世。《文選.曹植.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
3.年號:(1)三國魏明帝的年號(西元227~232)。(2)北魏孝文帝的年號(西元477~499)。(3)唐朝文宗的年號(西元829~835)。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太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太和指陰陽會和,協調和順之狀態。語見〔周易,乾彖辭〕:「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詳言之,由於天體之運行變化,雲行雨施,才能孕育生機,普生萬物,各賦予正當之性命。惟乾道過剛,恐不利萬物之生長。宇宙萬物為維繫生生不息的生命體,必須保持陰陽會合,和順之氣。在人類社會亦然,聖人居萬物之上,領導群倫,效法乾道「保合太和」之理,協調各方,互助互愛,以締造一個萬國昇平、祥和安寧之大同社會。因此「太和」一辭亦可引申為太平盛世之景象。
  宋儒張載把「太和」一辭,作進一步發揮,他在〔正蒙.太和篇〕提到:「太和所謂道,中涵浮沉、升降、動靜相感之性,是生絪縕相盪、勝負、屈伸之始。」把「太和」看作宇宙陰陽未分之混沌狀態,和「道」的意義相仿。清王夫之〔正蒙注〕稱:「太和,和之至也。」認為太和之中有氣有神,有陰有陽,當氣與神和,陰與陽和時,就是太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太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