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太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ài miào
解釋:
天子為祭祀其祖先而興建的廟宇。《禮記.月令》:「天子居明堂太廟。」唐.韓愈〈石鼓歌〉:「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也作「大廟」、「祖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太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i Miao
作者: 劉鳳學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祭祀場所;是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今存之太廟在北京天安門東側。始建於永樂十九年(1421),嘉靖二十三年(1544)改建。明朝(1368∼1644)及清朝(1644∼1911)兩代諸皇帝均在此舉行祭祀祖先之禮。祭禮中有三獻:初獻、亞獻及終獻,樂六奏,舞八佾。洪武元年(1368)祭太廟初獻禮,奏「壽和之曲」,《武功之舞》。亞獻,奏「豫和之曲」,終獻,奏「熙和之曲」,俱《文德之舞》。明初雅樂之樂舞人員,樂生仍用道童,舞生改用軍民俊秀子弟。諸皇帝登基、太子大婚、攝政、凱旋獻俘等大典及春、夏、秋、冬四季,均擇日由皇帝親臨太廟告祭祖先。
參照:
《明史.禮五,禮七,樂一》、潘谷西等《中國建築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太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