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奏鳴曲式 - 教育百科
ˋ
ˊ
ˇ
ˋ
zòu míng qǔ sh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òu míng qǔ shì
解釋:
一種樂曲形式。通常分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尾聲等段落。古典浪漫時期的鋼琴奏鳴曲、室內樂、交響曲或協奏曲等樂曲中的第一樂章都採用此形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onata Form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曲類型名。奏鳴曲式是指從古典時期到二十世紀的奏鳴曲、序曲、交響曲或四重奏中第一樂章所應用的曲式,因為這樂章多數從慢開始到結束時加快,所以又被稱為奏鳴曲 ── 快板形式(Sonata-Allegro Form)和第一樂章形式(First-Movement Form)。關於它的基本結構可以看成是一種開放而且便於轉調的二段式曲體。讓樂曲主題可以從主調轉自其他調,然後再發展出其他補充性的連續轉調樂節來與新調對答,再漸漸返回原調。因此可把奏鳴曲式看成是兩大部分,用三段組成:第一部分是呈示部(Exposition),第二部分是發展部(Development)和再現部(Recapitulation)。呈示部是主題的呈示,通常先出現第一主題然後轉調,再出現第二主題(或更多附屬主題),最後以一段終結來結束主題。發展部並沒有一定的形式,它是由作曲家自由發揮其音樂的想像力和作曲技巧。其多數主要旋律動機素材是來自呈示部的主題,有時也會應用一些新的或與呈示部相關的素材,並以連續性地轉換調性展開各種變奏、旋律分裂、對位法混合、音程的轉位或減值、快速的和聲改變等,來造成音樂的力勢及戲劇性的張度。大部份的發展部在終結前都有一段迴轉(Retransition)的設計,把發展引回再現部。再現部是用不同的調來重現呈示部的主題及其他素材,但其重現的主題會略加修飾或更改;如把主題旋律縮短或增長、和弦有些改換等。奏鳴曲式除了在最前面加上導奏段外,在最後增加一段尾聲,因此整個奏鳴曲式的結構如附圖。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奏鳴曲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Sonata Form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奏鳴曲式是音樂的基本形式之一,通常使用於奏鳴曲的第一樂章,也就是包括交響曲、弦樂四重奏等室內樂形式的第一樂章;有時也使用於一個獨立的樂章中,如交響詩和序曲等。因此奏鳴曲式有時也稱為「第一樂章形式」或「奏鳴曲快板形式」(sonata-allegro form)。有時奏鳴曲式也用於奏鳴曲的第二樂章(慢板)或終樂章中,而協奏曲(concerto)中的第一樂章則是奏鳴曲式修正形式。
  奏鳴曲式的基本設計有二部分,此點與巴洛克音樂中的二段曲式有密切關聯。第一個主要部分前有時有一段序奏(如果此一樂章其餘部分為快板,則序奏多為慢板)。第一部分中由主調(tonic)開始,然後轉調至屬調(dominant)(或是其他的相關調性,如當主調是小調時,屬調則為關係大調)。在古典時期的大部分作品中,第一部分常常會加以重覆,但在現代的演出中,重覆部分則常省略。在第一部分中的二個主要調性,有時呈現出明顯的對比,主調部分稱為「第一主題」(first theme),屬調部分則稱為「第二主題」(second theme),聯結第一主題與第二主調間的轉調樂段有時稱為「過門」(bridge)。而全體第一部分常稱為「呈示部」(exposition)。
  在奏鳴曲式樂章的第二部分中,首先是包括了一個轉調的樂段,這個樂段通常有相當的長度與複雜性,其目的是在從第一部分之屬調結尾回到原來的主調。因為這個轉調的樂段通常是在呈示部的主題材料基礎上來發展的,所以通當又稱為「發展部」(development)或是「幻想部」(fantasia section)。與回到主調同時發生的是「第一主題」的再度出現,這是「再現部」(recapitulation)的開始。隨著第一主題的重述,第二主題也再度以主調的方式重述出來,因此此時的過門樂段必須加以修改。再現部之後有時還有一段尾奏(coda),用以結束這個樂章。在一些古典時期的作品中,甚至還把第二部分予以重覆。
  總之,奏鳴曲式中最重要的特點有二:其一是在第一部分中因調性對比所生的緊張關係;二是在第二部分中作曲家藉著回歸主調與主題重現等等方式使這種緊張關係獲得解決。由此可知奏鳴曲式的典型特點是與主屬調的調性有密切關係,也因此當現代音樂對於調性加以忽略或拋棄時,奏鳴曲式的本質也起了基本上的改變。在無調性的音樂作品中,只要其與呈示部、發展部與再現部有類比關係,就會視為奏鳴曲式的例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奏鳴曲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