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校圖書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ool Library
作者: 李文馨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現代教育中,學校圖書館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支援學校各項教學計畫,亦協助學生啟發其閱讀興趣及思考能力。然而,最初學校圖書館的建立並非為此目的,而是和大學圖書館一樣,負責看管學校各類參考書籍;直到1578年,在英格蘭的舒茲伯利(Shrewbury)通過一項法令,明文規定學校應設置圖書館協助教學,始較明確定位學校圖書館的地位。1740年左右,美國的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開始倡導學校圖書館的概念,為美國學校圖書館之始:1918年全國教育學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採用Charles C. Certain等所訂定的一項中等學校圖書館組織及設備的標準(Standard Library Organization and Equipment for Secondary Schools of Different Sizes),1920年正式出版,乃美國第一分學校圖書館標準,為日後學校圖書館的發展奠定基礎。1980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在馬尼拉中小學圖書館會議上通過一項中小學學校圖書館宣言(Declaration on School Libraries),同年12月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告:「中小學圖書館是保證學校對青少年及兒童進行具成效的教育之一項不可缺少的事業;是保證學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條件,也是整個圖書館事業不可少的組成要素。」至此,學校圖書館的重要性,已完全受到肯定。
  中小學圖書館本質上及功能上和其他類型圖書館類似,皆是提供適當資料以滿足讀者需要,但從另一角度而言,學校圖書館亦有與其他類型圖書館迥異之處:(1)圖書館的業務應盡力配合學校的教學計畫及課程;(2)館藏類型眾多,除了印刷資料外,隨著教學媒體之日新月異,亦大量收藏視聽資料;多媒體資料;(3)經常舉辦各類閱讀指導活動、讀書活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4)圖書館的設備應考慮不同年齡之青少年、兒童,配合其心智與身體成長的需要。
  自1970年起,「媒體中心」漸漸取代了「學校圖書館」一詞,它包含傳統印刷取向的學校圖書館及一向獨立發展的視聽中心。事實上,在中小學圖書館內,各種媒體型式的教學資料日漸受重視,甚至超越了傳統圖書資料,由其他媒體製成的教學資料,具聲光影像效果,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成良好的學習效果。
  中國的學校圖書館始於1884年北京的匯文學校圖書館,至1936年全國共162所中小學圖書館。今日臺灣地區教育部明文規定每一中小學應設置圖書館(室),支援教學,也逐漸朝向媒體學習中心發展,但許多偏遠地區的中小學圖書館仍屬簡陋,需大力改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校圖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