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宇宙線 - 教育百科
ˇ
ˋ
ˋ
yǔ zhòu xi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ǔ zhòu xiàn
解釋:
由地球外部以極高速度飛馳的射線,有極大的能量。可分為兩類:(1)原宇宙射線,為來自地球以外的高能帶電粒子,其中約百分之九十一點五是質子,百分之七點八是氦核,其餘是碳、氮、氧及鐵等的原子核。(2)次級宇宙射線,是原宇宙射線與地球大氣中的粒子碰撞產生的種種基本粒子。也稱為「宇宙射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宇宙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smic Ra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源自地球大氣層外的高能游離輻射粒子(近光速原子核),當與大氣層起反應時會生成炸裂的二次宇宙線(air shower),高能帶電粒子通過大氣層時會引起Cerenkov輻射。二次宇宙線(有渺子、電子及γ),則最終多蛻變成紫外線(大氣原子外殼電子激態)。每年平均1.25mSv的個人天然背景輻射劑量中,有0.45到0.50mSv來自這二次宇宙線,愈高的環境劑量愈高(較少大氣層保護),如高山區或空中航行(赤道3公里高處1.28mSv/yr,6公里高處5mSv/yr)。
  宇宙線能量之高,似無止境,目前最高的記錄是1991年在Utah測到的50J(3E20eV),主要是受限於目前偵測的科技。1E16eV以下的宇宙線可能是源自銀河中的超新星(supernova)爆炸(約每世紀三次);再高能量的宇宙線,則可能則可能源自其他的銀河系;至於超高能量的宇宙線,則可能源自黑洞(相當於數百億以上的太陽質量)、中子星聚融合的爆炸、及宇宙太初剎那的殘遺現象,如單極(monopole)、弦(string)等的蛻變(統一力場的崩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宇宙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