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宋濂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òng lián
解釋:
人名。(西元1310~1381)字景濂,明浙江浦江人。英敏強記,通五經,工詩文。元末受翰林編修不就,居龍門山十餘年,仕明翰林學士。撰《元史》二百一十卷及《潛溪集》等,卒諡文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宋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學者稱潛溪先生;浙江金華人。濂身歷元明政權交替,在元代後期,已知名於時,朝廷欲召為翰林院編修,辭未就職,隱居浙東龍門山,讀書著述,靜觀時變。迄朱元璋取南京,占婺州,稱吳王,召納賢士,始出山應召。初僅用為郡學經師,後經李善長推薦,始任命為江南儒學提舉,以後升任贊善大夫、翰林院學士、知制誥、〔元史〕修撰總裁等官職。其間明太祖常向他垂問國是,尊同太師;明代禮樂制度大都均由他裁定,諸多經國方略亦出自他的謀畫。濂經常向明太祖講論先王之道、孔孟學說和〔大學衍義〕,使明太祖懂得理學是治心之要、治國之本。晚年則被明太祖貶謫,返鄉途中病卒,享年七十有二;至明中期,追諡文憲。
  宋濂之學,早期受教於黃溍、柳貫,為朱學嫡傳,後從方夙得聞陳亮功利之學,其間又受學於李大有,為呂學續傳,復又飽閱佛、道二氏典籍,從佛學領悟「明心見性之旨」,並將儒、佛典籍加以通貫,提出儒、佛其道「揆一」、「本一」的說法。
  宋濂著述豐富,卷帙浩繁。其著作曾以〔潛溪集〕、〔夢山稿〕等在元代刊刻行世。至明嘉靖年間,嚴榮搜集其所著輯為〔宋文憲公全集〕五十三卷,今有四部叢刊本、四部備要本。近年臺灣坊間影印〔四庫全書〕珍本、〔宋景濂木刻集〕行世。
  在宇宙觀方面,宋濂本於程、朱的元氣論,並認為天地之間有一個所謂「天地之心」,借元氣論作為理與氣、理與物之間的溝通環節。理也就是天地之心,通過元氣而有萬物與運動,以元氣來具體的體現「天地之心」(理)的意志與作用。宋濂認為求道問學、修養道德,就在於體驗和獲得這個「天地之心」,而實現君子之道,就要使吾心能夠與天地並進,與日月並明,與四時並行,渾然一體。
  在論經學方面,宋濂認為六經就是記錄吾心之理;又指出人無二心,六經無二理。因心有是理,故經有是言。聖人則一心皆理,眾人雖亦稟賦著理,但蔽於私偽,其心不得其正,而以六經教之,教之以復其本心之正。
  至於求復本心,宋濂認為要識心、明心,就是要用「格物致知」與「持敬」的工夫,內外兼進;但他更認為主要的方法和工夫則是「不假外求」的「內向冥悟」,並採取佛家的「不二法門」入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宋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