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完美 - 教育百科
ˊ
ˇ
wán mě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 měi
解釋:
  1. 美好無缺。
    【例】完美無瑕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完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關連字詞
相反詞: 缺憾、缺陷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 měi
解釋:
美好無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只因一句戲言,致得兩邊錯認,得了一個老婆。全始全終,比前話更為完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完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erfection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完美」含有豐富的意義,卻又不易指實,大致說來,可以勉強做幾個說明。其一是「完美」意味著一種理念或理想的充分實現;其二是符合一個客觀的標準;其三是符合主觀的要求,使人完全滿意;其四是客觀事物的最高價值;其五是從反面說,沒有任何缺點的,可以稱為完美。認為自然的完美是和諧;人類世界的完美,是世界大同,人的完美的狀態是「內聖外王」,或理想中的「大人」,如〔易經〕說:「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孟子敘述人的幾個等級是:「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在西方從亞里斯多德(Aristotle)以來,對人的完美即以符合道德理想和道德律為準。犬儒學派和斯多噶學派也從最高的人性之善衡量完美。康德(I. Kant)認為人是道德的存有,人的絕對價值或完美即在實現此最高的目的,但卻並不容易完成。新亞里斯多德學派也以完美為人的理想,情感並非內在或長久的非理性作用,如此說,完美便有實現的可能。宗教哲學以為人在世代綿延中,逐漸加入神性,最後達到人性的完美,也有可能。喀爾文和路德教派相信人的完美和神的完美雖有分別,以人的完美為一相對的標準,而非神的絕對,也可衡量人類性格的完美。
  在美學領域中,「完美」可指事物的完整或沒有缺陷,如一棵完美的樹指的就是一棵具有所有樹的特徵的樹;可指物品或作品完全符合客觀的標準或主觀的要求;或指物品或作品表現了期望的特質時,即是完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完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相似詞: 【完善】
對應華語: 完美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完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完美 相關客家語 完美
相似詞 完滿、完好、完善 相反詞 缺憾、缺陷、破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