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射箭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 jiàn
解釋:
  1. 利用弓把箭射出去。
  2. 一種體育運動。在一定距離外用箭射靶,依射中箭靶的環數計算成績。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射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è jiàn
解釋:
1.利用弓把箭射出去。
2.一種射擊運動。目前全球約有六十八個國家有射箭運動的組織。西元一九三一年成立國際射箭總會,每兩年舉行世界錦標賽,而且也是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比賽時男性射手的靶距為九十、七十、五十、三十公尺,女性射手為七十、六十、五十、三十公尺,在上述四個定點各發三十六隻箭,合計所射出的總得分,以決定勝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射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rchery
作者: 楊忠祥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射箭活動的起源極早,遠在一萬年前的石器時代,人類就發明弓箭來狩獵捕魚;以後很長時間,弓箭又是用於戰爭的武器之一;現在弓箭則成為人們喜愛的運動項目而留傳下來。
  現代射箭運動最早出現於英國,一八四四年英國舉行了第一屆射箭錦標賽,並於一八六一年成立了全國射箭協會。一九三一年,以英國和法國為主,成立了國際射箭聯合會,同年在波蘭舉行了第一屆世界錦標賽。
  國際射箭聯合會確立了十六個項目的世界紀錄,分別是:男子單輪團體、全能、九十公尺、七十公尺、五十公尺、三十公尺和室內十八公尺、二十五公尺等共八項;女子單輪團體、全能、七十公尺、六十公尺、五十公尺、三十公尺和室內十八公尺、二十五公尺等共八項。各會員國所屬運動員在報備有案的比賽中打破世界紀錄時,必須報請國際射箭聯合會核定才能被承認。除世界紀錄之外,還設立了各個大型國際性運動會的紀錄,如奧運會紀錄、世界錦標賽紀錄等。
  射箭運動的室外比賽場地要求為平坦、無障礙,全長約一百三十公尺,寬一百五十公尺,後設擋牆的場區。
  每個射程的距離,都是從起射線外緣量至各距離靶線的外緣為止。在距起射線後最少五公尺處有一條限制線,也叫候射線,非執行裁判人員不得進入。
  靶環為圓形,九十公尺、七十公尺、六十公尺射程使用直徑一百二十二公分的靶環;五十公尺、三十公尺射程使用直徑八十公分的靶環。靶面由中心向外分為黃、紅、淺藍、黑和白色,每色兩區,共十個等分環區。
  箭靶直徑一百二十四至一百四十五公分,固定在靶架上;箭靶面與地面垂直線成十五度夾角的傾斜面。
  弓一般為玻璃纖維製成的組合弓,弓身長分為六十、六十二、六十四、六十六、六十八、七十英吋不等;弓的拉力是三十二至五十三磅。弓弦的股數可依據弓力來確定,一般可用十至十二股。
  現在比賽用箭都是圓柱式的硬鋁合金;箭身由箭頭、箭杆、尾翼(羽毛)和箭尾組成,長約二十三至三十英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射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射箭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射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ā-tsì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一種利用弓把箭射出去的射擊運動。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射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射箭 相關客家語 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