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尋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ˋ
部 + 9 畫 = 12 xún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找。如:「尋找」、「尋覓」、「尋人」、「尋歡作樂」、「踏雪尋梅」、「尋花問柳」。
  2. 探討。如:「尋思」、「尋根究柢」、「耐人尋味」。
  3. 普通、平常。如:「尋常」、「這個人物不尋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ún
解釋:
  1. 找、探求。
    【例】找尋、尋訪、尋根究底
  2. 量詞。古代計算長度的單位,一尋等於八尺。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ún
解釋:
[名]
1.古代八尺稱為「一尋」。《詩經.魯頌.閟宮》:「是斷是度,是尋是尺。」宋.文天祥〈正氣歌〉:「室廣八尺,深可四尋。」
2.姓。如晉代有尋會。
[動]
1.找、探求。如:「找尋」。唐.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2.接續、繼續。《文選.向秀.思舊賦》:「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梁書.卷三三.劉孝綽傳》:「殿下降情白屋,存問相尋。」
3.攀爬、攀緣。《文選.張衡.西京賦》:「烏獲扛鼎,都盧尋橦。」
4.動用、使用。《左傳.昭公元年》:「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孔子家語.卷三.觀周》:「毫末不扎,將尋斧柯。」
5.重溫、重申。《左傳.哀公十二年》:「若可尋也,亦可寒也。」宋.王禹偁〈答黃宗旦書〉:「生復辱書惠文,以尋前好。」
[副]
1.經常、時常。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2.不久、隨即。《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文選.李密.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3.普通、一般。唐.劉禹錫〈烏衣巷〉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白居易〈新樂府.繚綾〉:「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常繒與帛。」
注音:
漢語拼音: xín
解釋:
[動]
吳語。指乞討、賺取。如:「尋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â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兩手合抱。
    例如:兩个人相尋。Nn̄g ê lâng sio-siâm. (兩個人抱在一起。)
  2. [量] 計算長度的單位。雙手合抱構成的圓周稱為「尋」,雙臂平伸兩手之間的距離也為「尋」。
    例如:這欉樹仔有三尋大。Tsit tsâng tshiū-á ū sann siâm tuā. (這棵樹有三個人合抱那麼大。);一尋長的索仔 tsi̍t siâm tn̂g ê soh-á(兩臂平伸這麼長的繩子)。
音讀: sîm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