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小卷海齒花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小卷海齒花Comanthus parvicirrus腕長15公分。中背板小而薄扁,呈不規則的五角形或近乎圓形。腕有20-60隻;身體下側的卷枝較短小,少者3-5個,多者10-15個。體色的變化相當大,形態各異,有非常多種顏色的棘。為濾食(雜食性),生活於水深1~110m的珊瑚礁區 。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日本南方、琉球、台灣、帛琉、東加、斐濟、澳洲北部等海域。
知識 1:
覆瓦狀(Roof tiles like)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小卷海齒花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中文屬名: 海齒花屬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櫛羽星科
棲所環境: 珊瑚礁區
拉丁種小名: parvicirrus
拉丁屬名: Comanthus
中文綱名: 海百合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亞目名: Comatulida
拉丁科名: Comasteridae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學域-大分類: 動物-棘皮動物類
分布深度: 3~20m 淺海區 I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印度洋
台灣分布地點: 西部
中文目名: 櫛羽星目
拉丁目名: Comatulida
拉丁綱名: Crinoide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小卷海齒花
英文名: Comanthus parvicirrus
描述:
俗稱小卷櫛羽枝,英名Common crevice featherstar。腕臂長約15公分。中背板小而薄扁,呈不規則的5角形或近乎圓形。腕臂有20至20隻,身體下側的卷枝較短小,發育不完全或退化,少者3至5條,多者10至15條,各由12~13節構成,不動關節在(3+4)和(11+12)腕板間。有櫛狀體。體色的變化相當大,腕臂與羽肢常呈綠色,有時羽肢頂端呈黃綠色,有些個體呈黃褐或灰褐色,並夾有白色和紅色斑點。
分布:
本種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包括東非的莫三鼻克、索馬利亞、斯里蘭卡、印尼、菲律賓、中國南海、臺灣、日本南方、琉球、帛琉、東加、斐濟、新幾內亞、澳洲北部等,臺灣地區分佈於屏東縣恆春半島、小琉球、高雄縣、台中、新竹、金門等地區。
作者: 陳育賢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