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小提琴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o tí qín
解釋:
  1. 樂器名。由早期的弓弦樂器發展而來。琴身主要是由一個木製的共鳴箱及一個長的琴桿所構成,正中央有四根弦,是小提琴的發聲來源。音色優美,是理想的獨奏樂器,亦適用於合奏。
    【例】餐會上那段小提琴的獨奏表演,贏得滿堂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小提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ǎo tí qín
解釋:
樂器名,弓弦樂器。為提琴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的樂器之一。琴身主要部分為木製的共鳴箱及琴桿所構成,張四根弦。演奏時置於肩上,常用左手按弦,右手拉弓。由於其音色優美豐富,是理想的獨奏樂器,為現今管弦樂團中的高音樂器。早期也譯作「凡阿林」、「梵哦鈴」、「梵娥鈴」、「梵亞鈴」、「梵啞鈴」。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iolin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器名。弓弦樂器,琴身木製,分琴身、琴頸、琴頭三部分。琴身又包括琴面、琴背及側壁用作共鳴。琴面上有一對f形的音孔以便聲音傳出,琴頸上有指板以便手指按弦操縱音高和音色。琴頸頂端為一渦卷形的琴頭,琴頭上裝有旋鈕以便調弦。琴馬裝在琴身下方用以支架琴弦。琴弦共四條,調音於5度間為g音、d´音、a´ 音和e"" 音弦。琴弓裝上松香擦過的馬尾毛,與琴弦磨擦時產生平順的聲音。小提琴是由中世紀的提琴(Fiddle)、雷貝琴(Rebec)和里拉帕喬琴(Lira de Braccio)演變而來。1520年的提琴只有三弦,1550年才增為四弦,當時最有名的提琴出產地是義大利北部的克里莫納城(Cremona)和瑞西亞城(Brescia)。克城的阿馬蒂(Amati)家族和瑞城的噶斯帕洛(Gasporo de Saló)和馬基尼(Maggini)都是當時有名的提琴製造家,但最有名聲的提琴製造家是阿馬蒂的學生史塔第發利(A. Stradivari, 1644-1737)。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小提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bai33 oo55 lin51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