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尾牙 - 教育百科
ˇ
ˊ
wěi yá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i yá
解釋:
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的俗稱。相對於農曆二月初二的「頭牙」。參見「尾迓」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尾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尾牙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尾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ué-gê/bé-gê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每逢初二、十六祭拜土地公稱做「做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為一年當中最後一次做牙,稱為「尾牙」。商家與公司行號通常會在這一天聚餐以犒賞員工。
    例如:食尾牙面憂憂,食頭牙撚喙鬚。Tsia̍h bué-gê bīn iu-iu, tsia̍h thâu-gê lián tshuì-tshiu. (吃尾牙的時候,員工可能被辭退,所以人心惶惶;吃頭牙的時候,員工不會有被辭退的擔心,所以人心安穩。)
反義詞: 頭牙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尾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尾牙 相關客家語 尾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