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展覽 - 教育百科
ˇ
ˇ
zhǎn lǎ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ǎn lǎn
解釋:
  1. 陳列物品供人觀賞。
    【例】美術展覽、服裝展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展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ǎn lǎn
解釋:
陳列物品供人觀賞。如:「書法展覽」、「服裝展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展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xhibits
作者: 李文瑞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展覽」是傳播方式的一種,也是學校教育中常用的教學活動,更是一般公認的、有效的社會教育工具。參觀者可透過展覽會場所展示的物品,與所布置的情景,身歷其境地去體驗,每個人都能按自己的興趣、背景去獲得新的學習經驗。無論是博物館、陳列室、展覽室等都具有一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以展示、陳列的「物品」做為主要的傳播媒介。它是以實物或其代替物來吸引觀眾的興趣,進而達到傳播和教育的功能。以較嚴謹的定義來說,「展覽」是在一個固定的範圍內,為達到預定的效果而設計的一系列有組織的指示物與陳列;藉著實物、標本或模型展示在其模擬的生態環境或情境中,運用各種設計,使其產生模擬的動作與效果,在必要時再配合簡單的圖表與說明(文字或聲音),使觀眾能運用各種感官,身歷其境地了解展出的物品與主題。參觀的觀眾不分年齡、社會背景、教育程度,都可自由地按其興趣與需要去體驗這刻意安排的「學習環境」。展覽不僅提供一些知識、資訊,同時也提供了新的「身歷其境的經驗」。
  展覽的種類有許多,可從學校或每間教室裡學生作品的展示,到學生社團或各種民間社團為勸募或招收新成員的各種物品圖片展示,或是商業性的櫥窗展示,大型的商展或為推展世界貿易的貿易商品展;任何一個機關團體或國家為紀念特定的事件、人物而設計的成果展,以及文物陳列室等都是屬於展覽的範圍。有歷史價值的博物館、美術館、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工藝博物館、海洋生物博物館,或屬文化性而在文化中心、圖書館中的展示也都是展覽。
  傳統玻璃櫃式的展覽,僅是蒐集、保存文物的場所,而供人參觀僅是次要的目的。這對少數稀世珍品的古物或藝術品的展覽也許可以理解,但若在一個櫥櫃或陳列室中僅是擠滿了各種動植物標本或文物,必定無法引起一般觀眾的興趣,更無法達到教育的功能。新的展覽發展趨勢是把展覽的物品當作教育的媒介,展覽是提供觀眾一些在過去已熟悉的名詞或觀念,在展覽會場能得到「一睹為快」或「百聞不如一見」的真實經驗。因此應設法使陳列品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注意展覽物與觀眾溝通的問題,才能進而達到傳播和教育的目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展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動、名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展覽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展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án-lá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陳列出特定物品供人觀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展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展覽 相關客家語 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