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層流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éng liú
解釋:
流體分子不相混雜,有條不紊的平行流動,稱為「層流」。也稱為「片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層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aminar Flow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流體的流動如同層疊的運動,在巨觀上相鄰各層流體間並無混合的情形發生,這種流態稱為層流。流動的流體按其流動的內部結構不同,可將流動區分為層流及紊流或是此兩種流態的過渡狀態流,層流多為較低速的流動,且無巨觀上的混合;紊流多為較高速的流動,且其內部的混合相當劇烈。流體在流動時主要受下列幾種力的作用:慣性力、黏滯力、重力及壓力;其中對流體流態影響較大的是慣性力與黏滯力,若流體的黏滯力比慣性力大很多時,流體的流態就趨於層流;反之,若是慣性力比黏滯力大很多時,流態就趨於紊流。若用染料注入層流中,可看見一道細線隨著流體流動,幾乎不向其他流層擴散;若將染料注入紊流中,則可看見染料隨著流體快速地混合。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層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laminar flow
作者: 林祐輔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1883年,英國流體力學家雷諾茲(Reynolds)使用一玻璃管觀察流速大小對於管內流體運動的穩定狀態。
  雷諾茲發現在流速較大時,色素跡線在進入管中後迅速波動,並且隨即破碎而交混擴散,致整管有甚均勻分佈的色料,顯示管內流體運動為紊亂的且有極佳的混合特性,稱為亂流。在管內流速較小時,色素從入口處到離入口甚遠之距離內形成一條穩定光滑的片狀色帶,僅在遠處有輕微波動發生,流場呈片層狀的流動,穩定清晰但混合特性不佳,稱為層流。
  流體流動中流速、壓力等之擾動(disturbance)在流動中一邊從主流(main flow)獲取動能而增幅;一邊由於流體分子黏性作用而阻尼(damping)消散擾動動能而降幅;然而當分子黏性效應之消弱率大於從主流攝取動能之增長率時,流動狀態便能趨於穩定,呈現片層狀的流動,是謂層流。反之,若從主流獲取能量的速率高於分子黏性消蝕能量的速率,擾動振幅逐漸增大漸趨於不穩定,終於破碎,使流場形成紊亂,便成為亂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層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