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巾舞 - 教育百科
ˇ
jīn wǔ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 wǔ
解釋:
一種中國古代的舞蹈。參見「公莫舞」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巾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in Wu
作者: 王克芬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漢代雜舞係宮廷筵宴演出的民間舞蹈。又稱《公莫舞》。舞者有男有女,舞蹈特點是表演者執巾飛舞。類似當今的《長綢舞》。漢畫像磚石有不少《巾舞》的形象。四川成都楊子山漢墓出土的百戲畫像磚,其中有一女子雙手執綢而舞,長綢橫飄空中,女子回頭注視身後一手執鼓的侏儒,他正蹲步追趕女舞者。形象栩栩如生。山東安邱漢墓出土畫像石,一男舞者甩舞長綢,舞姿豪放健美。《晉書》記載:相傳《巾舞》即《公莫舞》,與楚漢相爭時鴻門宴的故事有關。鴻門宴上,項莊拔劍起舞,欲殺劉邦,項伯也起舞,以袖相隔,並勸阻說:「公莫!」以此得名。後演變成《巾舞》。隨即作者沈約又否定了此傳說。認為《巾舞》與《公莫舞》並非同一舞蹈。它們有各自不同的來源。實際上,《巾舞》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舞,周代六小舞之一的《帗舞》,舞者就要執繒(絲綢)起舞。隋、唐宮廷宴樂之「九部樂」及「十部樂」中均有「清樂」(即清商)部,包括許多樂舞節目,其中列有《公莫》名目。《舊唐書.音樂志》沿襲了《公莫舞》即《巾舞》之說。隨著不同朝代,《巾舞》形式時有變化,如隋代宮中所存《巾舞》等,按隋文帝命令取消了舞具,舞者不執巾。唐代墓室壁畫仍有揮帛而舞的舞蹈形象。直到現今,戲曲及民間舞中,仍保存了技藝很高的《長綢舞》。這當是古代《巾舞》的現代遺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巾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