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帖括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iè guā
解釋:
唐代舉子把經書裡難記的句子編成歌訣,以便誦讀,稱為「帖括」。後來通指科舉的文字。《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論余大先生的舉業,雖不是時下的惡習,他要舉國初帖括的排場,卻也不是中和之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帖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周愚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帖括」乃唐代士子為應付科舉考試而編輯之陳文範本。因唐代科舉考試,採取帖經與墨義等方式,而試題日趨冷僻,或出孤章絕句,或問年月日,故有人逐驅孤絕,索幽隱,編成詩賦而記誦之,稱為帖括。據〔新唐書‧選舉志〕載,唐代宗寶應二年(763),禮部侍郎上疏言,因明經試帖經,故明經者但記帖括。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帖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