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常態編班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建成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常態編班是一種班級編制的措施,通常在義務教育階段或共同基礎教育階段,比較強調這種編班的方式。各班的學生,類似一種自然的隨機組合,智賢愚駑分配平均,甚至還包括各種家世背景者。班與班間,沒有高低等級的區分,也無所謂前段班、後段班的差別。
  常態編班與「能力分班」最大的不同,在於不以智力、才能、或學業成就等條件,將程度相近或「同質」的學生編入同一個的班級。常態編班要求每班之內的學生組合,其「異質性」必須盡量接近社會人口的常態分配。有上智、有下愚,有專業人員子女,也有勞工家庭子弟,大家齊聚一堂,沒有歧視,也沒有差別待遇。透過共同的學習生活,相互認識,團體合作,以實現教育機會均等及多元文化教育的理想,促進社會的和諧與公平。
  常態編班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慣稱的「非能力編班」。這些根據學生能力以外的標準,所進行的編班方式,包括:(1)依抽籤結果編班;(2)依註冊次序編班;(3)依居住區域編班;(4)依身高間隔編班;以及(5)依性別隨機編班等。此外,「能力編班」方式中之「平均能力編班」,亦可視作常態編班。因為這種編班方式,是將能力相同的學生,分到不同的班級,每一班都有程度較高的學生、程度中等的學生,以及程度較差的學生,因此各班學生的整體能力相當平均,幾近於常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常態編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