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平民教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íng mín jiào yù
解釋:
對未受正規教育或缺乏現代知能的民眾所施的一種普遍而必要的文化教育。也稱為「民眾教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平民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黃富順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平民教育係指對一般民眾所實施之民主教育而言。盛行於民國初年,為五四運動時期一種教育思想。平民教育為人本教育家蔡元培所首創,他於民國元年(1912)在對參議院的演講中,力主教育方針應是「養成共和國健全的人格」,「使五族人民均受同等之教育」。之後,平民教育家晏陽初等人在「擁護民主」口號,發起爭取民眾教育權利的「進步運動」,並開辦平民學校。民國十二年(1923)「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成立。未久,全國二十個省區先後興辦平民學校,設立平民讀書處,同時編印「平民千宇課」作為讀本。(參見「平民千宇課」、「平民教育運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平民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